莎翁的这部喜剧,女权主义者肯定恨死了。
「御妻学校!有这样一个所在吗?」
若问这世上可有一所教授如何驾驭妻子的「学校」,我们或许会立马想到臭名昭著的教男生成为「把妹达人」的「PUA」(Pick-up Artisit)恋爱学。
说起来,威廉·莎士比亚(Williams Shakespeare)戏剧《驯悍记》中的男主角皮特鲁乔,堪称他们的始祖。
「皮特鲁乔就是那个学校的校长,他教授着层出不穷的驯伏悍妇的妙计和对付长舌的秘诀。」
《驯悍记》足以令每一个看到书名的人产生好奇和兴趣:究竟怎样才能驯服家里那位悍妻呢?男人们或许想从中学到些应付老婆的妙计,女人们或许想「刺探敌情」,以便想出更高明的对策。
故事始于一场恶作剧。贵族发现了醉倒在地的补锅匠斯莱,想要戏耍他一番。便吩咐仆人们赐予他精美的衣服、丰盛的酒食,给他观看戏班的演出……
总之,要把他当贵人一样服侍,让他醒来置身在一场虚幻的美梦中。
醒后的斯莱果然被现实中的富贵蒙蔽了,真以为自己本就是一位贵人。他所观看的这出戏就是《驯悍记》。
戏中意大利帕度亚的富商巴普蒂斯塔有两个女儿,小女儿比安卡温柔贞淑,大女儿凯瑟琳娜却十分凶悍。
慕名而来的追求者都青睐比安卡。巴普蒂斯塔担心大女儿嫁不出去,便立下规矩:大女儿出嫁以后,才准许小女儿嫁人。
于是,比安卡的追求者们撺掇年轻人皮特鲁乔去追求凯瑟琳娜,好为自己腾出机会。而这位自诩绅士的年轻人早已盯上了富翁的万贯家产,便用花言巧语取得了他的信任,娶了凯瑟琳娜。
凯瑟琳娜一开始十分任性,敢和皮特鲁乔顶嘴、吵架。可婚后不久,竟然就在丈夫的「改造」之下,变得非常温顺,对他可谓言听计从。皮特鲁乔因此被戏称为「御妻学校」的校长。
实际上,莎士比亚并不是指导婚恋的爱情教父。尽管书中「驯悍」的过程充满了恶作剧、戏弄、玩笑、争吵,看上去像是些小打小闹,结局也好像皆大欢喜,但是人们却无法忽视喜剧背后的事实:一位女性是怎样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改变自己的天性,屈从于对自己的丈夫。
▲《驯悍记》
作者: [英]莎士比亚
译者: 朱生豪
出版社: 未读·文艺家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出版时间: 2016
01.
「脆弱啊,你的名字是女人」
「凯瑟琳娜:『驴子是给人骑坐的,你也就是一头驴子。』
皮特鲁乔:『女人也是一样,你就是一个女人。』」
这句台词包含着「性」的意味,在此固然有取悦当时观众的倾向,但也准确地反映了皮特鲁乔对待凯瑟琳娜的心态 :像骑驴子一样去驾驭她。
▲1967年由佛朗哥·泽弗尔利导演执导的电影《驯悍记》剧照
在皮特鲁乔眼里,和凯瑟琳娜的结合不过是一场交易:
「那么既然我求婚主要是为了钱,无论她怎样淫贱老丑,泼辣凶悍……骂起人来像秋天的雷鸣一样震耳欲聋,我也要把它娶了回去。」
他还自豪地宣扬着自己的驯悍秘方:
「我还有一个制服这鸷鸟的办法……那就是总叫她睁着眼,不得休息,拿她当一只……鹞子对待。今天她没有吃过肉,明天我也不给她吃。昨夜她不曾睡觉,今天我也不让她睡觉……我要故意……把枕头、枕垫、被单、线毯向满房乱丢……倘然她昏昏思睡,我就骂人吵闹,吵得她睡不着。」
除了在肉体上让凯瑟琳娜感到饥饿、劳累之外,皮特鲁乔还在精神上压制她的自主性。
夜晚在去老丈人家的路上,对着天空的月亮,皮特鲁乔说:「我要说它是月亮她就是月亮,我要说它是星,它就是星,我要说它是什么,它就是什么……」不然他就半途折返。凯瑟琳娜见已出发老远,害怕丈夫真的掉头返回,只能表示顺从:皮特鲁乔乐意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。
皮特鲁乔如同一个无赖,通过不断地戏耍妻子,来宣示自己对她的绝对权威。与其说这是「驯服」,不如说这是「虐待」与「折磨」。
凯瑟琳娜被饿得只能向仆人悄悄求救时,仆人也趁机戏弄了她一把。他故意报出美味的菜名,问她想不想吃「胡椒牛肉」。又告诉她没有牛肉,只有胡椒。惹得凯瑟琳娜大发肝火。
皮特鲁乔借机登场,送上了煮好的肉,让凯瑟琳娜不得不「发自内心」地说出让人忍不住起鸡皮疙瘩的话:「谢谢你,夫君。」
而在剧中,皮特鲁乔「虐待」总是以一种戏谑、滑稽的形式表现出来,因此常常被引人发笑的娱乐性所掩盖。
凯瑟琳娜处在父权和男权双重压力之下。她完全丧失了对自己身体和灵魂的支配权,以及支配能力。她被父亲和丈夫两厢操纵着,像一个傀儡。所谓的「驯服」,实际上是一种压迫性的手段,逼迫凯瑟琳娜从身体到精神对皮特鲁乔俯首称臣。
其实细读文本就会发现,凯瑟琳娜的彪悍实际上在剧中展现得并不多。无非就是顶嘴、吵架,或是姐妹之间的打闹。
相反,莎翁展现更多的是她脆弱的一面,即她面对父命时的无奈与妥协,面对夫命时的惧怕与顺从。她愿意为自己爱情命运的不顺而「痛哭一场」,也曾在婚礼上当着宾客的面发出呼喊:
「女人倘若一点不知道反抗,她会终生被人愚弄的。」
▲电影《驯悍记》(1967)剧照
她试图反抗,不过终究是徒劳的。
悍妇不悍,喜剧不喜。这就是《驯悍记》的真相。
02.
「谁才是醉汉?」
故事中的醉汉斯莱对于《驯悍记》这部戏的态度吊儿郎当,甚至不以为意。在演出之前,他问这喜剧是不是就是「翻翻斤斗、蹦蹦跳跳的那种玩意儿」。演出中途,他甚至还睡着了。
或许这正传达了作者的态度:这个「驯悍」的故事,不过是博诸君一笑罢了,他对此其实是不屑的,嘲讽的。
正如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(Aristotle)在《诗学》中说,「喜剧模仿低劣的人」、「滑稽的事物」和「谬误」。莎士比亚正是要把皮特鲁乔驯服凯瑟琳娜的荒诞、可笑展现给当时的观众。
《驯悍记》的「戏中戏」结构令人联想到唐代传奇作家沈既济的《枕中记》。进京赶考的卢生睡在一位老者给他的枕头上,做了一场享受一生富贵繁华的美梦,醒来却发现就连灶上的小米都还没煮熟。
二者不同之处在于,卢生本人介入到了梦境的故事中,而相对于《驯悍记》来说,斯莱则完全是一个戏外的人物,一个看客的形象。
这种看客身份赋予了斯莱这个角色以客观性,使得他可以成为作者意志在作品中的代言者。
莎翁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,借斯莱之口道出了他试图表达的真谛。
「小童(假扮斯莱夫人的仆人)对斯莱说:『在这儿,老爷,您有什么吩咐?』
斯莱:『你是我的老婆,怎么不叫我丈夫?我的仆人才叫我老爷,我是你的亲人。』」
在斯莱眼中,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,他们是亲人,而不是主仆。这位出身贫寒的人,恰恰却有着朴素而真诚的观念。反倒是剧中的富翁、绅士,脑子里藏着着根深蒂固的等级思想。戏里戏外的不同声音,形成了一种对比的张力。
▲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(1564~1616)
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,常常蕴藉于他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中。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中愿为爱情而死的朱丽叶,《威尼斯商人》中正义与智慧的化身鲍西娅,《哈姆雷特》中如一朵盛大百合花般坠殉情河的奥菲莉亚……无不展现莎翁对于女性「美」的欣赏与歌颂。
这背后,体现着莎士比亚对于「人」的价值的发现。漫长的中世纪里,人匍匐在「神」的权威之下。文艺复兴唤醒了人们对于人本身的认识。莎翁在《哈姆雷特》中称赞「人是万物的灵长」,这种人文主义思想其实在他早期的作品《驯悍记》中,就已经显露端倪。
耐人寻味的是,莎士比亚在本剧的结最后却并没有交代醉汉斯莱的结局。他是一直「醉」在富贵的梦中吗?还是最终恍然大悟?或许,莎翁就是想藉此隐喻:观众——其实就是我们——才是对现实「当局者迷」的醉汉?
03.
「女人不是天生的,而是变成的。」
《驯悍记》的结尾,几位绅士在筵席上打赌,谁能叫自己的妻子出来,谁的妻子最听话,谁就算赢家。
原本温柔和顺的比安卡拒绝了丈夫的命令,相反,众人眼中凶悍倔强的凯瑟琳娜却十分听话的到场了。为了显示出自己的威严,皮特鲁乔说凯瑟琳娜帽子难看,她就毫不犹豫地便将帽子扔在了地上。
正如法国哲学家西蒙·德·波伏娃(Simone de Beauvoir)所说:「女人不是天生的,而是变成的」。天生倔强、有脾气的凯瑟琳娜已然成了另一个人。
▲法国哲学家波伏娃(1908 ~1986)
这种「变成」的过程,其实质是男性对女性进行支配的过程。在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中,女性作为「第二性」,作为与男性相对的「他者」,处于从属的地位。
而在美国作家凯莉·米利特(Kate Millett)那里,两性的关系则被描述得更为紧张而直白,她在《性政治》中写到:「一群人按天生的权力统治另一群人」。
这种思想可以追溯至西方思想的源头古希腊时期。哲学家柏拉图(Plato)对于女性并不友好:「总的来说,女人劣于男人」。这种思想在宗教中也得到确立。《圣经·创世纪》:「可以称她为女人,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下来的。」
女性的从属地位意味着她们要符合男性制定的社会秩序。性别刻板印象及偏见延伸到职业、性格、兴趣、家庭等诸多领域。女人要表现得有「女人味」,才配称得上女人。因而自然地,她们就被排除在那些被认作是男人才能从事的领域之外。
甚至在几百年前的欧洲,女人只能侧着身骑马。只有这样才配称得上「淑女」。
《泰坦尼克号》中的露丝(Rose),正是无法忍受这种传统淑女式生活方式的束缚,才决定与母亲定下的婚约决裂,倾心于不羁的杰克(Jack),追求一种自由的人生。
▲《泰坦尼克号》结尾,露丝的床头照片,幸存后的她像男人一样骑马,乘飞机,坐在大象身上……过上了一种自由、本色的生活。
直到近代,西方女性的地位才有所改观。18世纪末英国作家玛丽·沃斯通克拉夫特(Mary Wollstonecraft)的《女权辩护》揭开了女性解放的思想大幕,20世纪20年代美国争取普选权的运动则更将妇女解放推向了制度层面……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无疑,《驯悍记》中的凯瑟琳娜正是男权秩序下的一个实证。她原本的桀骜不驯,代表着对男权和父权的叛逆,像是一颗定时炸弹。她不够温柔,不够听话,表现得不够像男人眼中那位贤妻良母,因此,她必须要被改造,必须要做回女人该有的样子。
问题是,女人本该有什么样子呢?
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记录了魏晋时期女性的逸闻趣事。这里的「贤」不是指符合圣贤道德标准,而是她们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采。如具有「林下之风」的谢道韫,她像竹林七贤一样潇洒不羁。
有一则故事颇有意思。吏部郎许允对新婚时的丑妻十分不满,于是问她:「妇有四德,卿有其几?」谁料这位妻子一点也不示弱,反问道:「新妇所乏唯容尔。然士有百行,君有几?」
意思是,我只是长得不好看罢了,你呢?士人有一百种品行,你占了几种?
这样一位在新婚之日顶撞丈夫,让其下不了台的女子,被归入「贤媛」篇,可见魏晋时期人们对于那套男女尊卑秩序的蔑视。
和莎士比亚同时期的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,在他一生最得意的《牡丹亭》中塑造了一个为爱而生,为爱而死,完全不受礼法约束的女性杜丽娘。
这位养在深闺的千金,游园惊梦,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私定终身。醒后相思成疾抑郁而死。爱情之浓烈竟得以使她还魂复生,与柳生结为连理。正是汤显祖所说,「情之至也」。
露丝、杜丽娘和「贤媛」们,跨越古今,遍及中外,无视礼法的虚伪,尽情展现着生命的本色。
或许,遵从天性,才是永远令人羡慕向往的生命状态。■
春天正是读书天,明白特推出「重读民国大师」读书活动(第一季)。我们挑选出15位民国大师和他们的25本作品,以供大家阅读:
朱自清、鲁迅、胡适、徐志摩、梁启超、朱生豪、郁达夫、萧红、闻一多、陈梦家、周作人、戴望舒、张荫麟、傅雷、老舍。
本次活动由学友共同参与,您既可以「读」,又可以「听」:
📖读:从25本书里,选择一段您愿意读的作品章节,用您本人的声音,以您自己的理解,一字一句,亲身朗读完毕,提交给我们。
📖听:我们会将学友朗读的所有音频择优收集在一起,汇总成音频专栏,再提供给所有学友收听。
对于热爱民国的读者来说,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民国读书人了。重读他们的作品,体味民国精神的灵光,是不是也是您心里暗暗期盼的?
朱自清先生已对您发出了入群邀请,点击下方图片赶紧加入吧~
👇爱智慧的学友,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,进入明白知识店铺学习吧~